文章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确保这些服务在创新的同时遵守相关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本文将深入解析网信办对于大模型的双新备案,探讨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取得平衡。
一、双新备案的背景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内容创作、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这类服务也面临着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内容真实性等问题。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发展,网信办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要求相关服务进行备案。
二、双新备案的内容
网信办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双新备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生成式AI服务备案
生成式AI服务备案是指,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机构,需向网信办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服务介绍、技术架构、算法原理、数据来源、安全保障措施等。备案通过后,该服务方可正式上线运营。
2. 深度合成算法备案
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是指,使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合成的算法,需向网信办进行备案。备案内容包括算法名称、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安全保障措施等。
三、双新备案的意义
1. 规范行业秩序
双新备案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行业秩序,避免不正当竞争和滥用技术。
2. 保障数据安全
备案过程中,网信办会对服务机构的数据来源、使用、存储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数据安全。
3. 促进技术创新
备案制度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励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四、案例解析
以出版业首个专业大模型BOOKSGPT为例,该模型由数传集团自主研发,于2024年2月成功通过国家网信办第四批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随后,数传集团又于近期完成了生成式AI服务的备案。此次双备案的成功,标志着数传集团在技术先进性、数据安全体系、智能治理能力和产业应用价值上获得权威部门认可。
五、结语
网信办大模型双新备案制度的实施,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与合规的平衡之道。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服务机构应积极应对备案要求,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