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一: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模型解读
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主要出现在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研究中。它涉及的是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ax + b),其中 (a) 和 (b) 是常数,且 (a \neq 0)。
解题步骤
- 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根据 (a) 的正负确定函数的单调性。若 (a > 0),则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若 (a < 0),则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
- 寻找定义域:明确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是一次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 确定最值点:对于单调递增的函数,其最小值在定义域的左端点取得;对于单调递减的函数,其最大值在定义域的右端点取得。
例题
求解函数 (y = -2x + 5) 在 (x \in [1, 4])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由于 (a = -2 < 0),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因此,最大值在 (x = 1) 处取得,最小值在 (x = 4) 处取得。计算得 (y{\text{max}} = -2 \times 1 + 5 = 3),(y{\text{min}} = -2 \times 4 + 5 = -3)。
模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模型解读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x^2 + bx + c = 0)((a \neq 0))。它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解题步骤
- 判断根的存在性:根据判别式 (\Delta = b^2 - 4ac) 的值判断根的存在性。若 (\Delta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 (\Delta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 (\Delta < 0),方程无实数根。
- 求解根:利用求根公式 (x = \frac{-b \pm \sqrt{\Delta}}{2a}) 求解方程的根。
- 分析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韦达定理,方程的两个根 (x_1) 和 (x_2) 满足 (x_1 + x_2 = -\frac{b}{a}),(x_1 \cdot x_2 = \frac{c}{a})。
例题
解方程 (x^2 - 3x + 2 = 0)。
解:判别式 (\Delta = (-3)^2 - 4 \times 1 \times 2 = 1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利用求根公式得 (x_1 = \frac{3 + \sqrt{1}}{2} = 2),(x_2 = \frac{3 - \sqrt{1}}{2} = 1)。
模型三: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模型解读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基本定理,表述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解题步骤
- 识别直角三角形:首先确定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
- 标记三边:在直角三角形中,标记直角边和斜边。
- 应用勾股定理:将三边代入勾股定理公式 (a^2 + b^2 = c^2) 中求解。
例题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B = 3),(BC = 4),求斜边 (AC) 的长度。
解:将 (AB) 和 (BC) 代入勾股定理公式得 (AC = \sqrt{AB^2 + BC^2} = \sqrt{3^2 + 4^2} = 5)。
模型四: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模型解读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形如 (ax + b > 0)(或 (ax + b < 0))的不等式,其中 (a) 和 (b) 是常数,(x) 是未知数。
解题步骤
- 移项:将不等式中的 (b) 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
- 化简:将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a)(注意 (a) 的正负)。
- 解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解的范围。
例题
解不等式 (2x - 3 < 5)。
解:移项得 (2x < 8),化简得 (x < 4)。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为 (x \in (-\infty,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