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一段意外曝光的代码“time.sleep(6)”引发了公众对其真实性的广泛质疑。这段代码的出现在展示大模型能力的过程中,不禁让人对华为的技术实力产生好奇。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揭示背后隐藏的技术真相。
一、事件回顾
在发布会上,华为通过一项演示展示了其大模型的能力。然而,在演示过程中,一段“time.sleep(6)”代码被意外暴露。这一代码意味着人为控制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需要等待6秒钟。对此,公众对其真实性产生了质疑,认为华为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模拟AI计算过程,实际上是在展示预先准备好的结果。
二、专家解读
对于这一现象,多位技术大咖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1. 李世先的解析
李世先认为,华为展示的“time.sleep(6)”代码可能存在两种实现方式,用以解释其在发布会上展示的AI计算过程。
- 方式一:模拟AI计算过程,使演示更加真实。
- 方式二:为了确保程序在演示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预设的一个缓冲步骤。
2. 官方回应
华为在昇腾社区上发表了官方回应,称“time.sleep(6)”是为了等待外部开源大模型实时生成的图片,并非调用预置图片。同时,华为强调,展示的代码均为真实代码,并将在昇腾社区上开放,欢迎开发者使用并提出建议。
三、大模型时代的技术挑战
在AI大模型时代,企业在开发及实施大模型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以下列举其中四大挑战:
- 数据准备时间长:数据来源分散,归集慢,预处理时间长,百TB级数据需10天左右。
- 训练集加载效率低:模型参数大,干亿级、万亿级,小文件性能差,数据加载不足100MB/s。
- 训练过程易中断:参数频繁调优,训练平台不稳定,平均约2天中断一次。
- 企业实施门槛高:系统搭建繁杂,资源调度难,GPU资源利用率不到40%。
四、华为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挑战,华为推出了OceanStor A310深度学习数据湖存储和FusionCube A3000训/推超融合一体机。这两款产品为基础模型训练、行业模型训练,细分场景模型训练推理提供存储解决方案,旨在解决大模型时代的技术难题。
1. OceanStor A310深度学习数据湖存储
- 面向基础/行业大模型数据湖场景。
- 实现从数据归集、预处理到模型训练、推理应用的AI全流程海量数据管理。
- 内置全局文件系统GFS,可实现跨系统的、跨地域、跨多云的全局统一。
2. FusionCube A3000训/推超融合一体机
- 面向行业大模型训练/推理场景。
- 针对百亿级模型应用,集成OceanStor A300高性能存储节点、训/推节点、交换设备、AI平台软件与管理运维软件。
- 提供一站式部署体验,实现模型训练、推理的全流程管理。
五、总结
华为在发布会上展示的“time.sleep(6)”代码引发了公众对其真实性的质疑。通过专家解读和官方回应,我们了解到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技术真相。在AI大模型时代,华为积极应对技术挑战,推出了OceanStor A310和FusionCube A3000等产品,为行业提供大模型存储解决方案。未来,华为将继续在大模型领域深耕细作,助力AI赋能千行百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