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规范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我国对大模型实行备案制度。本文将深入解析大模型备案的相关条例,为企业在合规之路上提供全面攻略。
一、大模型备案概述
1.1 什么是大模型备案?
大模型备案是指针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进行备案的过程。这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必要条件,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备案范围
备案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公众(ToC)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部分面向企业(ToB)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若ToB服务仅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或私有化部署,一般无需备案。
二、大模型备案要求
2.1 整体介绍
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应当开展安全评估,并在实操中安全评估被监管部门简化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即大模型备案。
2.2 备案材料
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 备案表:详细填写大模型的基本信息、功能描述、应用场景等。
- 安全评估报告:对大模型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 服务协议:明确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标注规则:有助于规范大模型的输出内容。
- 关键词库:用于过滤敏感信息。
2.3 安全测试
监管部门会对提交的模型进行安全测试,测试内容通常包括敏感词检测、涉政内容的生成等。只有通过安全测试,模型才能最终获得备案。
三、大模型备案流程
3.1 确定备案需求
企业首先需明确自身业务是否涉及大模型备案,以及备案的具体范围。
3.2 准备备案材料
根据备案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包括备案表、安全评估报告、服务协议、标注规则、关键词库等。
3.3 提交备案申请
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在线提交备案申请。
3.4 安全测试
监管部门对提交的模型进行安全测试。
3.5 备案结果
通过安全测试的模型将获得备案,未通过则需进行整改。
四、大模型备案注意事项
4.1 语料安全
- 建立语料来源黑名单,不使用黑名单来源的数据进行训练。
- 使用开源语料或商业语料时,应具有该语料来源的开源授权协议或相关合作证明。
- 对训练语料内容进行过滤,确保不包含违法不良信息。
- 对标注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标注质量。
4.2 黑盒测试
- 功能需求验证:确保模型能够按照预期执行任务,对各种类型的输入产生正确和合理的输出。
- 用户界面测试:确保界面的易用性和一致性。
- 输出验证:检查模型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4.3 法律和合规性评估
- 关注AI领域的政策动态,确保算法应用的持续合规性。
- 定期更新备案信息,如算法升级、数据安全措施改进等。
五、结语
大模型备案是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环节。了解大模型备案的相关条例,掌握合规之路的攻略,有助于企业在AI领域稳健发展。希望本文能为您的AI大模型备案之路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