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国内众多企业纷纷投身于大模型的研发,力图打造出属于自己品牌的“智脑”。本文将揭秘国内大模型的研发现状,分析哪些企业真正实现了自研大模型。
国内大模型研发现状
百度
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文心大模型系列备受关注。近期,百度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5Turbo和X1 Turbo,两款模型在性能和价格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其中,X1 Turbo基于4.5Turbo的深度思考模型,具备更先进的思维链,问答、创作、逻辑推理、工具调用和多模态能力进一步增强。百度还点亮了国内首个全自研的三万卡集群,可同时承载多个千亿参数大模型的全量训练,支持1000个客户同时做百亿参数的大模型精调。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AI进化论备受瞩目。2024年,小鹏汽车以720亿参数的自研基座模型、国内首个万卡智算集群,以及“云端模型工厂”的全新范式,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激进探索者。小鹏的“世界基座模型”是目前汽车行业已知参数规模最大的AI模型之一,高达720亿参数,是主流VLA模型的35倍。
三六零
三六零集团深度参与了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准的编撰,并推出了自研千亿通用大模型360智脑。360智脑具备高度专业化的AI能力,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海洋领域内容生成、知识问答、信息检索、政策分析、科普宣传等任务。此外,360智脑还解决了企业场景中存在的不敢用、不会用、用不起、用不好等长期痛点。
中国化学数科公司
中国化学数科公司自主研发了“化学智脑”+ DeepSeek大模型,利用AI技术深度赋能企业财务管理。AI财务智能体有效融合了DeepSeek大模型强大的理解能力,以及财务知识库的准确性、及时性,能够提供详尽且精准的财务流程指导。
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多家企业都在大模型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百度、小鹏汽车、三六零和中国化学数科公司等企业均实现了自研大模型,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破。然而,大模型的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模型性能、成本、安全性等。未来,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