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算法大模型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算法大模型的现状,分析主要参与者和他们的技术创新,以及这些技术对AI未来的影响。
国内算法大模型的崛起
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的积累,国内算法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国内大模型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
华为昇思AI框架
华为昇思AI框架(MindSpore)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例子。自2020年开源以来,昇思MindSpore凭借其创新的技术架构和强大的生态支持,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技术创新:昇思MindSpore采用统一的MindSpore计算框架,支持多种硬件平台,降低了AI应用的开发门槛。
- 生态建设:昇思MindSpore与3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展开教学及科研合作,联合1700多位生态伙伴,打造超过2000解决方案。
- 市场表现:预计2024年,昇思MindSpore在中国AI框架新增市场份额将达到30%。
中央企业大模型布局
除了华为昇思AI框架,中央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算法大模型的研究和布局中。截至2024年,央国企已落地66个AI大模型项目,涉及智算中心、大模型预训练、Agent和行业应用等多个方向。
- 通用大模型:三大通信运营商在通用大模型(L0)的研发方面承担主力军,如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中国电信星辰大模型、中国联通元景大模型。
- 行业大模型:如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大模型“大瓦特”、中国石油能源行业大模型“昆仑大模型”。
技术创新与挑战
国内算法大模型在技术创新和挑战方面也呈现一些特点。
技术创新
- Transformer架构的挑战:陆兮科技推出的NLM模型采用非Transformer架构,旨在降低能耗并提升推理效率。
- 类脑算法:陆兮科技采用的类脑算法技术路线具有显著优势,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实现高效的运算与存储机制。
挑战
- 算力竞争:Transformer架构所需的算力竞争难以为继,导致训练和部署成本居高不下。
- 芯片依赖:AI大模型对高性能GPU和大量存储空间的依赖,增加了应用成本和复杂性。
对AI未来的影响
国内算法大模型的发展对AI未来产生以下影响:
- 推动AI技术创新: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将引领AI向更高级的认知阶段发展。
- 促进AI应用落地:大模型技术在多个行业得到应用,推动AI在各领域的落地。
- 培养AI人才: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对AI人才的培养,为AI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总结
国内算法大模型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华为昇思AI框架、中央企业大模型布局等均展现了国内AI技术的创新实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算法大模型将推动AI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