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科技区域,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大模型布局方面,海淀区以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产业支持,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以下将详细揭秘海淀区在大模型布局背后的创新力量。
一、科研实力雄厚
海淀区拥有众多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些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以下是海淀区科研实力的几个亮点:
- 实验室和机构:海淀区拥有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3家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 人才储备:海淀区聚集了超过1.23万名人工智能学者,其中全球顶尖学者101人,占全市80%以上,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 科研成果: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已备案大模型57款,占全市七成、全国近三分之一。
二、产业布局完善
海淀区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以下是其产业布局的几个关键点:
- 产业集群:海淀区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 算力支持: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已部署到位,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 数据运营:海淀区已汇聚数据集超140个、总量超700TB,为人工智能的训练和应用提供了丰富数据资源。
三、创新生态构建
海淀区在构建创新生态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以下是其创新生态的几个特点:
- 政策支持:海淀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税收减免、租金补贴、资金扶持等,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 产业联盟:海淀区成立了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携手14个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 应用场景:海淀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落地,如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
四、大模型布局案例
以下是一些海淀区在大模型布局方面的案例:
- Uni-Mol分子大模型:由深势科技开发,预测能力仅次于谷歌发布的AlphaFold 3,位列世界第二,但研发投入成本仅为其几百分之一。
- OpenLAM:由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和深势科技联合发起,其预测能力覆盖元素周期表中的90余种元素,可应用于半导体、合金、有机分子等多类材料体系研发。
五、总结
海淀区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完善的产业布局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大模型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发挥其优势,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