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百灵大模型的备案,标志着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将深入解析蚂蚁百灵大模型备案背后的科技力量,探讨其在算力、安全力、知识力等方面的突破。
一、算力优势
蚂蚁百灵大模型在算力方面表现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算力效率:蚂蚁集团建设了万卡异构集群,其中硬件算力效率(HFU)超过60%,有效提升了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速度。
集群有效训练时长:集群有效训练时长占比90%以上,保证了模型训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RLHF训练性能提升: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训练在同等模型效果下,训练吞吐性能相较于业界方案提升3.59倍,推理性能提升约2倍。
二、安全力保障
蚂蚁百灵大模型在安全力方面表现出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蚁天鉴平台:蚂蚁集团研发了大模型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蚁天鉴。蚁鉴平台作为业内首个大模型安全评测工具,支持50万/天饱和式攻击,全面覆盖生成内容数百类风险。
天鉴平台:天鉴平台可在大模型运行时,覆盖8大类风险,采用大模型对抗大模型的方式,使得风险召回率大于99%。Guardrails前置护栏功能能精确召回20多类提问风险意图。
三、知识力提升
蚂蚁百灵大模型在知识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语料体系:通过统一语料体系,确保了模型训练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对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为模型训练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标注强化:通过强化数据标注,提高模型对各类知识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评测立体化:集评测数据集与评测框架一体化的大模型评测平台——EVE,支持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一站式自动化评测。
四、多模态大模型研发
除了百灵语言大模型,蚂蚁集团还在研发百灵多模态大模型,并已内测。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拓宽百灵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
五、总结
蚂蚁百灵大模型的备案,是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其背后的科技力量体现在算力、安全力、知识力等多个方面。随着蚂蚁百灵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未来为公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