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考试中,数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它不仅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还要求考生掌握一些经典的解题模型。本文将详细介绍数量关系中的十大经典模型,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标数模型
1.1 模型概述
标数模型主要用于解决从一点到另一点,按照规定方向求路线数的问题。
1.2 解题步骤
- 确定起点和终点。
- 从起点开始,按照规定方向标数。
- 统计到达终点的不同路径数。
1.3 示例
例1:如图所示,蚂蚁从A点沿箭头的方向爬到B点,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解析:答案为A。根据题意共有3条路径:根据标数法,起点标1,因此在A点处标1。到达F点,只能从A到F,因此F点也标1。到达D点,只能从F到D,因此D点也标1。到达C点,只能从A到C,因此C点标1。到达E点,可以从C点,也可以从F点到达,因此E点标2(112)。到达B点可以从E点,也可以从D点到达,因此B点标3(123)。至此,从A点出发,按照箭头方向到达B的所有点全部标完,答案为3。
二、排列组合模型
2.1 模型概述
排列组合模型主要解决在有限个不同元素中,按照一定顺序选取若干元素的问题。
2.2 解题步骤
- 确定元素总数和选取元素的数量。
- 根据元素是否相同,选择排列或组合。
- 利用排列组合公式进行计算。
2.3 示例
例1:5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请问有多少种位置安排?
解析:答案为B。从上图可以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实际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每个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左右两侧的人是不变的,因此我们认为这5种情况属于同一种排法,每一种情况被重复计算了5次。因此计算结果应为 ( \frac{5!}{5} = 24 )。
三、错位重排模型
3.1 模型概述
错位重排模型解决的是n只鸟都不飞回自己的笼子的情况数。
3.2 解题步骤
- 确定鸟和笼子的数量。
- 利用错位重排公式进行计算。
3.3 示例
例1:4位厨师聚餐时各做了一道拿手菜,现在要求每个人去品尝一道菜,但不能尝自己做的那道菜,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尝法?
解析:答案为B。4个人做的菜然后都不尝自己的菜,是一个完全错位重排,4个对应9种,所以选择B选项。
四、环形排列模型
4.1 模型概述
环形排列模型解决的是n个人围成一个圆圈,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4.2 解题步骤
- 确定人数。
- 利用环形排列公式进行计算。
4.3 示例
例1: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四个珠子串成手环,共有几种串法?
解析:答案为C。把4颗珠子看成4个小朋友围成一圈,根据环形排列公式,共有 ( \frac{4!}{4} = 12 ) 种串法。
五、走楼梯模型
5.1 模型概述
走楼梯模型主要指爬楼梯,一共要爬n阶,每一次能爬1阶或2阶,问到达n阶总的有多少种方式。
5.2 解题步骤
- 确定台阶总数和每次爬升的阶数。
- 利用递推公式进行计算。
5.3 示例
例1:一条河宽5米,一只青蛙每次跳0.5米或1米,问青蛙跳过这条河总的有多少种方式?
解析:答案为B。把5米看成10级台阶,0.5米相当于走1级,1米相当于每次走2级,故有 ( Sn = S{n-1} + S_{n-2} ),其中 ( S_1 = 1 ),( S_2 = 2 ),列表如下:
| n | ( S_n ) |
|---|---|
| 1 | 1 |
| 2 | 2 |
| 3 | 3 |
| 4 | 5 |
| 5 | 8 |
| … | … |
故答案为B。
六、鸡兔同笼模型
6.1 模型概述
鸡兔同笼模型解决的是存在两个总量和两个分量的问题。
6.2 解题步骤
- 确定两个总量和两个分量。
- 利用方程法或盈亏思想进行计算。
6.3 示例
例1:某餐厅设有可坐12人和可坐10人两种规格的餐桌共18张,最多可容纳208人同时就餐,问该餐厅有几张10人桌?
解析:答案为B。设12人桌为x张,10人桌为y张,则有以下方程组:
[ \begin{cases} x + y = 18 \ 12x + 10y = 208 \end{cases} ]
解得 ( x = 2 ),( y = 16 )。因此,该餐厅有16张10人桌。
七、不定方程模型
7.1 模型概述
不定方程模型解决的是存在两个或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7.2 解题步骤
- 确定未知数的个数。
- 利用方程法、奇偶性、整除法等技巧进行计算。
7.3 示例
例1:设每位钢琴教师带x名学生,每位拉丁舞教师带y名学生,则x、y为质数,且5x6y76。对于这个不定方程,需要从整除特性、奇偶性或质合性来解题。
解析:5x是偶数,76是偶数,则6y为偶数,y为偶数。然而y又为质数,根据“2是唯一的偶质数”可知,y=2,代入原式得x=19。现有4名钢琴教师和3名拉丁舞教师,则剩下学员4231141人。
八、数字特性模型
8.1 模型概述
数字特性模型解决的是利用数字的奇偶性、质合性等特性进行解题的问题。
8.2 解题步骤
- 分析数字的特性。
- 利用特性进行计算。
8.3 示例
例1:一个数能被3整除,且该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解析:答案为18。因为能被3整除的数,其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3整除。而最小的满足条件的数是18。
九、数字推理模型
9.1 模型概述
数字推理模型解决的是根据数列的规律,推出数列的下一个数。
9.2 解题步骤
- 分析数列的规律。
- 推导出数列的下一个数。
9.3 示例
例1:数列 2, 5, 10, 17, 26, … 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解析:答案为37。观察数列,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依次为3, 5, 7, 9,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下一个差为11,所以下一个数为 26 + 11 = 37。
十、应用题模型
10.1 模型概述
应用题模型解决的是实际问题,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10.2 解题步骤
- 分析实际问题。
-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10.3 示例
例1: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3小时后到达B地。然后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返回A地,返回途中因故障停车2小时。问汽车返回A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汽车从A地到B地行驶了180公里,用时3小时。返回A地行驶了180公里,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用时 ( \frac{180}{80} = 2.25 ) 小时。因此,汽车返回A地共用了 ( 3 + 2.25 + 2 = 7.25 ) 小时。
通过以上对数量关系十大经典模型的介绍,相信考生们在今后的考试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各类数量关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