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考数学的几何部分,隐圆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这类问题往往没有直接给出圆的信息,但解题过程中却需要运用圆的相关知识。掌握隐圆技巧,对于解决这类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大隐圆模型,帮助考生轻松应对中考数学难题。
一、定点定长模型
模型特点
当题目中出现定长、定点时,可以考虑作出隐形圆。例如,动点到定点距离不变,或固定线段长度不变,都可能是隐圆模型的体现。
应用实例
例1: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为60度,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
解:因为MA在整个过程中长度不发生变化,A始终在以M为圆心、MA为半径的圆上。故当A为MC与圆的交点时,AC的长度最小。通过计算可得AC的最小值为7-1。
二、动点到定点定长模型
模型特点
动点到定点距离不变,即动点在以定点为圆心的圆上运动。
应用实例
例2:在菱形ABCD中,ABC为120度,在ABC内,点P满足PAB = PBC,求P到AB的距离的最小值。
解:以BC为直径作圆,点P在圆上,当P在圆上与AB相切时,P到AB的距离最小。通过计算可得最小距离为BC的一半。
三、直角圆周角模型
模型特点
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C恒为90度,则A、B、C三点共圆,AB为直径。
应用实例
例3: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C,点D在BC边上,AD垂直于BC,求BD的长度。
解: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点D在圆上。当D在圆上与BC相切时,BD的长度最小。通过计算可得BD的长度为AB的一半。
四、四点共圆模型
模型特点
若动角A、动角C互补,则A、B、C、D四点共圆。
应用实例
例4: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
解: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点C在圆上。由于AB=CD,故C在圆上与AB相切。同理,以D为圆心,DC为半径作圆,点B在圆上。由于CD=BC,故B在圆上与DC相切。因此,AC、BD互相平分。
五、定弦定角模型
模型特点
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P为定值,则点P运动轨迹为过A、B、C三点的圆。
应用实例
例5: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在BC边上,AD垂直于BC,求BD的长度。
解: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点D在圆上。当D在圆上与BC相切时,BD的长度最小。通过计算可得BD的长度为AB的一半。
六、四点共圆模型
模型特点
固定线段AB所对同侧动角PC为定值,则A、B、C、P四点共圆。
应用实例
例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AD垂直于BC,求BD的长度。
解: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点D在圆上。当D在圆上与BC相切时,BD的长度最小。通过计算可得BD的长度为AB的一半。
总结
掌握六大隐圆模型,可以帮助考生在中考数学几何部分轻松应对隐圆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应注重观察题目条件,灵活运用隐圆模型,提高解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