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饮马模型是初中数学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起源于古代将领骑马饮水的问题,后来被抽象为数学问题,成为解决线段最值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将军饮马模型的五大基本模型及其深度解析。
模型一:两定交点型
知识点归纳
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到直线l异侧两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
方法原理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 垂线段最短。
解题步骤
- 连接AB,与直线l交点即为点P;
- 根据模型原理,AP + PB的最小值即为AB的长度。
例子
如图1,直线l和l的异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 APB最小。
模型二:两定一动型
知识点归纳
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到直线l同侧两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
方法原理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 垂线段最短。
解题步骤
- 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 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 根据模型原理,AP + PB的最小值即为A’B的长度。
例子
如图2,直线l和l的同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 APB最小。
模型三:一定两动型
知识点归纳
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P AB的周长最小。
方法原理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 垂线段最短。
解题步骤
- 在OM上作点A关于ON的对称点A’;
- 在ON上作点B关于OM的对称点B’;
- 连接A’B’,与OM、ON交点即为点P;
- 根据模型原理,AP + PB的最小值即为A’B’的长度。
例子
如图3,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P AB的周长最小。
模型四:两定两动型
知识点归纳
点P、Q为MON内的两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四边形P AQB的周长最小。
方法原理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 垂线段最短。
解题步骤
- 在OM上作点A关于ON的对称点A’;
- 在ON上作点B关于OM的对称点B’;
- 连接A’B’,与OM、ON交点即为点P、Q;
- 根据模型原理,AP + PQ + QB的最小值即为A’B’的长度。
例子
如图4,点P、Q为MON内的两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四边形P AQB的周长最小。
模型五:一定两动(垂线段最短)型
知识点归纳
点A是MON外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方法原理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 垂线段最短。
解题步骤
- 作点A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A’;
- 连接A’P,与射线ON的交点即为点P;
- 根据模型原理,AP + PO的最小值即为A’P的长度。
例子
如图5,点A是MON外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通过以上五大模型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将军饮马模型,从而在解决线段最值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