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与金融未来为主题的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2025春季峰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就大模型的奥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下是对本次圆桌论坛内容的总结和分析。
大模型的理解与生成能力
中科闻歌创始人王磊指出,大模型最突出的特点是理解和生成能力。大模型的核心解决的是认知问题,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信息,并生成新的内容。然而,大模型也存在着知识不新、不精、不准、不安全的不足。因此,在使用大模型时,我们需要发挥其优势,同时规避其不足。
大模型在券商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中金公司首席信息官程龙表示,人工智能是大模型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对全球的经济社会和人类文明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券商数字化转型中,国内券商和海外头部券商都选择了快速拥抱大模型。这是因为证券行业是信息密集、知识密集型行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历来非常重视。
大模型的门槛与挑战
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认为,大模型的门槛已经降低,可用性、易用性、普惠性较高。然而,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挑战,如知识固有的幻觉问题、无法进行精准计算等。刘曙峰强调,我们需要构建智能体的平台,解决数据问题,并梳理数据资产,使其能够被大模型利用。
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占比
澜舟科技联席CEO李京梅认为,大模型在企业应用落地中面临四个挑战:复杂问题的求解、实时数据的处理、领域专业知识补充、与外部系统交互。李京梅还指出,Agent在大模型企业应用中的占比将会越来越高。
证券行业智能化建设
广发证券副总经理辛治运介绍了证券行业智能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应用探索、拓展深化、规模化落地、全面赋能。辛治运表示,目前证券机构都在积极构建大模型的应用,场景覆盖了财富管理、智能投研、智能客服办公等多个领域。
总结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成果,正逐渐改变着金融行业的面貌。在理解大模型的奥秘、应对其挑战的过程中,金融行业正迈向智能化、数字化、普惠化的新阶段。未来,大模型将在金融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