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新突破:揭秘蚂蚁大模型研发进展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大模型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蚂蚁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在AI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本文将揭秘蚂蚁集团在大模型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技术突破、成本降低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
技术突破
混合专家(MoE)模型:蚂蚁集团Ling团队在预印版Arxiv平台上发布了技术论文《每一个FLOP都至关重要:无需高级GPU即可扩展3000亿参数混合专家LING大模型》。该论文介绍了两款新型大语言模型:百灵轻量版(Ling-Lite)和百灵增强版(Ling-Plus)。这两款模型在设计上采用了多项创新,能够在低性能硬件上高效训练,显著降低了成本。
国产AI芯片应用:蚂蚁集团在AI模型训练中使用了国产AI芯片,实现了与英伟达H800等高端芯片相当的效果。这一突破表明,蚂蚁集团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创新训练策略:蚂蚁集团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采用了动态参数分配、混合精度调度以及升级的训练异常处理机制,有效缩短了中断响应时间,并优化了模型评估流程,压缩了验证周期超过50%。
成本降低
降低训练成本:通过使用国产AI芯片和优化训练策略,蚂蚁集团将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了约20%。例如,使用低规格硬件系统训练1万亿token的成本约为508万元人民币,相比使用高性能硬件设备降低了近20%。
提高性价比:蚂蚁集团的大模型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为国产大模型提供了更加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
生活服务:蚂蚁集团的大模型可以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推荐、智能语音助手等领域,提升用户体验。
金融服务:大模型在金融风控、智能投顾、智能保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医疗健康:大模型可以用于辅助诊断、智能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场景,提高医疗行业效率。
总结
蚂蚁集团在大模型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不仅降低了训练成本,还提高了模型性能。未来,蚂蚁集团将继续加大AI技术研发投入,推动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我国AI产业发展贡献力量。